摘要:
相干光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是近年来一种新型血管成像技术,利用分频去相关血管成像技术(SSADA)更好的显示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的图像,更加精准地定位相应的组织血管的位置和深度。放射性黄斑病变(radiation maculopathy)造成的视力损伤是眼内肿瘤放射性治疗的重要病因。通过眼底像可见黄斑区有脂质分泌物和出血;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显示黄斑区可有囊样水肿;荧光血管造影(fluorescein angiography,FA)显示黄斑区可有毛细血管扩张、渗出,毛细血管网的破坏以及毛细血管网无灌注区。法国洛桑大学Matet等于2017年 8月在Inves Ophthalmol Vis Sci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首次报道了应用OCTA技术检测葡萄膜黑色素瘤(uveal melanoma,UM)在质子束放射治疗后造成的辐射性黄斑病变对视力的影响。此研究对OCTA的检测参数增添了视网膜微循环指标,包括中心凹无血管区(foveal avascular zone,FAZ)面积、浅层毛细血管丛(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es,SCP)密度和深层毛细血管丛(deep capillary plexuses, DCP)密度及其相对的局部分形维数,从而可对黄斑区血管血流量进行快速、无创的可视化检测。相比较FA,OCTA具有较高分辨率和重复性,对于黄斑区原发部位的毛细血管辐射损伤以及黄斑区局部微血管丛的异常改变的检测,都具有较高的辅助诊断意义。本研究回顾性研究经质子束放射治疗12个月以上的93例葡萄膜黑色素瘤患者。其中在35例患者中,对比其健侧眼,发现患侧眼经放射性照射后黄斑区FAZ扩大,SCP/DCP密度及SCP/DCP局部分形维数降低。通过分析发现,质子束放射性治疗后,黄斑区FAZ的扩大、SCP 密度、SCP局部分形维数、DCP密度或DCP局部分形维数的降低,都会造成视力损伤。其中通过OCT观察到黄斑囊性水肿、椭圆体带缺失会加重视力损害,FA进行的微血管异常分级(轻度受损、断裂、破坏)与OCTA显示的FAZ、SCP /DCP密度改变引起视力损伤具有相关性(图1)。因此认为,应用OCTA技术可以更好地通过FAZ、SCP /DCP密度及其局部分形维数等相关参数来定量检测放射性黄斑病变的程度及其对视力的影响。